“老板,我剛從你家商店買的牛奶都過期兩個月了?!薄皼]事,才過期兩個月,拿過來我給你換一個新日期的?!薄澳阗u過期商品還有理了?”
小孫在淮南市大通區孔店鄉某超市內購買了17元的食品,在食用時卻發現其中一款牛奶已經超過保質期近2個月。小孫立馬到超市找老板說理無果,無奈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,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核查后對超市罰款6000元。后小孫多次找到商店老板維權,但商店老板拒絕賠償,小孫無奈一紙訴狀將商店老板訴至法院。
立案后,大通區法院承辦法官考慮到案件標的額不大,案件的來龍去脈也十分清晰,便通過以案說法、釋法明理的方式開展調解工作,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意見。由于小孫人在外地,承辦法官為減輕當事人訴累,通過“云上法庭”進行線上調解,雙方對賠償款項達成一致意見,商店老板當場通過轉賬將賠償款1000元支付給了小孫。該案順利調解結案。
法官提醒消費者,在購買商品時一定要注意檢查商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,保存付款記錄、商家出具的發票、收據等購買憑證,以便在權益受到侵犯時有理有據地維權。作為銷售者,應定期檢查商品展柜上的商品,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,以免造成侵權、違規等不良影響。
(魏小雨 陳冉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)